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现我校优秀党员的风采,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我校特别推出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党员风采录。风采录共分三期,将陆续在我校“三严三实”专题网、组织部网站和“上外党建”公众号推出,欢迎您关注。
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党员风采录(第一期)
(按姓氏笔画排序)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胡礼忠教授
胡礼忠教授,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我校政治学暨国际关系学科带头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美国马里兰大学“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中国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担任上外图书馆的馆长时,胡礼忠教授鞠躬尽瘁,运筹帷幄。他带领全体馆员顺应信息时代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全力投入改善广大师生的学习阅读环境,改善图书馆的馆藏体系,提升图书馆的技术含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他和图书馆人的努力下,我校图书馆的空间结构有了明显改观,实现了借阅合一的功能,实施了一门式的管理,建成了宽敞的学习共享空间,提供了多功能的学术交流场所,硬件设施得到更新,图书馆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面对校图书馆文献较少的状况,针对外语院校多语种、复合型的文献需求,他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加大文献保障的力度,使馆内中文、英文和其他语种的文献配置逐步丰富,收藏体系逐步完善,在国内外语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他通过主持“外语院校特色电子资源建设”等科研项目,和同事们一起对信息化时代外语院校特色文献的建设作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成了外语院校特色资源和多语种电子文献两个有特色的数据库。他致力于将图书馆打造成学校的文化坐标,先后以图书馆为主体,与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发展基金会等通力协作,推出了“校长读书奖”、“文明宣传月”、“世界文明之旅”等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其中一些项目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的相关奖项。他还牵头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起成立了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就外语院校资源建设、文献组织、馆员培训等方面的共建共享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一名学术导师,胡礼忠教授任教30多年来,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长期辛勤耕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着眼学科建设,与同事们一起,开创了全国外语类高校中第一个非外语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他注重学术梯队建设,有意识地培养年轻一代,率领团队在学科建设中不断取得突破。他担任主编的《国际观察》,在国内CSSCI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类刊物中排名不断提升。他坚持每年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开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课程。他讲授的课程博古通今、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好评。课下他关心学生,有求必应,为他们进行学业指导、写推荐信、介绍工作,创造机会让学生出国交流,他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多篇被评为优秀论文。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次他因为意外滑倒致使手腕受伤,但为了不影响教学任务和指导研究生的论文,他依旧坚持正常工作,直到手腕痛得厉害,才不得不去就医。经诊断,他的手腕有一处骨折,由于拖延太久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并需要静养。然而,他仍旧马上回到校园,一如既往的备课、讲学、审稿,奔波于虹口和松江两个校区之间。他从不跟周围的人提起骨折之事,直到实在无法拿起沉重的教案时,才会请学生帮忙,事后还不忘连声道谢。
胡礼忠教授以上善若水的品格、温文尔雅的气质,安贫乐道、教书育人,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缺乏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记忆,他致力于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深受广大师生的肯定,赢得了大家的尊敬,更感染了很多上外人,释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正能量。
人文情怀 诲人不倦
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査明建教授
査明建教授,现任研究生部主任兼英语学院院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校“一级学术骨干”,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优秀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他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为人师表,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教学科研,都尽心尽力而成绩斐然。
查明建教授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热心于校园文化建设,为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内涵,弘扬大学人文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被授予“校园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为阐述大学人文精神,他先后开设了10余场讲座,倡导学生多读人文经典,扩大人文视野,培养人文情怀,提升人生境界。
查明建教授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广受爱戴,不仅自己刻苦钻研,还热心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很多青年教师在他的帮助下,申请到了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他也非常关心学生,是学生眼里很有亲和力的老师,他曾花一整夜的时间给学生写推荐信,每一句都经过认真琢磨,虽然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但他觉得在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扶上一把,送上一程,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助益,才是真正的“春风化雨”。
查明建教授一直将教书育人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和志业。他热爱教学,长期为上外研究生开设“当代欧美比较文学研究”、“翻译文学研究”专业课程和“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坚持为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上课时总是充满激情,“虽是阅尽人世沧桑,依然保有少年情怀”。听过查老师多门课程的学生说,“查老师的课常听常新”,他精心设计教案,选用恰切、生动的事例来说明理论问题,深入浅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位研究生这样评价他的课程:“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就如同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之旅,很多同学都因为这门课而喜欢上了文学”。每次毕业典礼,查明建教授总是把全体毕业生的名字精心串联起一首首诗词,字里行间寄寓着一位师长对学生的殷殷期盼。他的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连续数年,他均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研究生导师”和“十大人气公选课老师”。
査明建教授常引用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话勉励自己:“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査明建教授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他以自己的人文修养、敬业精神、工作业绩、学术造诣和教学成就,为我校师生树立了榜样。他希望自己成为由内而外美好的人,也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深具人文情怀、为社会贡献美好的人才。
名师桃李满天下 堂前何须更种花
全国优秀教师虞建华教授
虞建华教授是我校最为知名的文学教授之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为外语教育事业和外国文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虞建华教授一直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并把这些积累上升到理论高度。他为人豁达,经常将发表的高质量教学研究论文的经验与同行们分享。在基础教学和相关课程中,他熟练运用科研成果,使教学变得更厚实,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即使在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后他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本科基础教学。对于国家和学校授予他的荣誉,他总能淡然处之,把成绩化作前进的动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他多年如一日,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学生,用心批改每一份作业。近40年来,他教授过数百名本科生,指导过近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过英语精读、高级写作、美国文学史、小说阐释、文学研究基础等从本科到博士的各类课程,还指导博士后和国内访问学者。
虞建华教授喜爱读书,也喜欢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他的备忘录里密密麻麻地写着每天要读的书、要翻译的文章、要写的稿件。他每天清晨5点多就起床,阅读文献资料,进行书稿创作。每当看到不错的文章或学术专著,想到有新意的研究课题时,他总会在第一时间毫无保留地和学生分享,有时还不忘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挑选几本书推荐给学生,他的办公室成了学生第二个小图书馆。每次谈及文学研究,他眼里的光芒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他的弟子有15人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10余名博士生获得了富布莱特、国家留基委等的资助出国深造,多名毕业博士成为各自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或担任各地高校外语学院的院长、副院长等职务。
虞建华教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科的课程设计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先后规划了多门重要的课程,提出了许多推动教学改革的设想。他在本科生层面推行“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和“外语专业向文化转型”。他负责创办了现已成为CSSCI核心学刊的《英美文学研究论丛》。近年来,他在报纸和重要学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提出“学以致知”与“学以致用”并重的观念,提出了改变外语学科毕业生“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现状,并组织全国17所外语院校召开研讨会,分析和讨论改革开放至今30余年外语教学的状况,进行反思,提出继续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思路。这些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虞建华教授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以其卓著的学术成果和高洁无私的人格魅力,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尊敬。如今的他,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却依然保持着那份儒雅而谦和的气度和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