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积极顺应新常态,牢固树立主业意识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党建的全面引领与根本保障作用,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坚持相融共进,协调联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一个格局”
针对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部门间“单打独斗”、缺乏联动互进现象,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整体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原则,把党建工作纳入全校“一盘棋”,通盘思考、系统推进,创建“大党建”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的目标与要求,着眼于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不断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全力推进党建工作参与服务到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统战群团、安全保障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抓统筹协调、基层抓部署落实、党员抓学习服务的党建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党建工作全覆盖、全渗透,不留“空白点”和“真空区”,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
坚持“两个结合”
全力纠正“党建是务虚、基层党组织书记是配合与辅助”的片面化、碎片化的误解,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党建工作“两个结合”的工作要求:
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学校更好更全面发展。例如,上外以研究所(中心)为单位,成立联合党总支,重点吸收发展海归人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入党,实现党建与学术发展同向规划开展,从组织结构上确保党组织对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党建工作与师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的发展与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例如,上外已开通21种语言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探索出把多语种外文网站建设与语言教学、专业实践、思政教育、学术研究密切结合的办网模式(将教师参与外文网站计入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纳入教学科研体系;将学生在外文网站发表的原创文章作为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和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努力走出一条办网以育人为依托、育人以办网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破解“三个脱节”
全面梳理学校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力求避免三个方面的脱节:
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脱节。针对基层单位党建与行政工作“两张皮”现象,提出“党政是分工不是分责,分责不是分心;分工是协同,不是分权”的要求,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问题由基层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在院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参与权、决策权和影响力,做到基层党政“一把手”协同起来,彼此信任,沟通协调,互相补台。
思政课与专业课脱节。充分发挥学校的外语优势和课程结构优势,打破学科壁垒,提出“思政课教学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推行思政课用英语授课的全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若干个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建设马列经典著作和当代中国政治经典文献多语种数据库、开设《中外时文选读》课程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专业课和通识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外语院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政队伍与专业课教师脱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使其“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改变“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切实解决重言传轻身教的问题,将“传道”、“授业”、“解惑”有机融合到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全过程中。此外,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好相关学科、人才、科研的价值取向,构建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履行“四项使命”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努力把师生员工紧紧团结凝聚在党委的周围,力求聚集全校发展智慧,激发发展活力,共享发展成就,不断提高党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努力实现“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使命。为此,上外党委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修订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决策规则,出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推进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在办学目标、发展理念、战略路径等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近期上外党委又广泛征询全校师生员工意见和建议,在凝聚人心、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培养“多语种+”国际化卓越人才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定位。通过以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党在大学中统领的地位和责任,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增强了党委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