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第二、第十三党支部开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联组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4-14 浏览次数: 10

 4月10日,为深入理解和贯彻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关第二、第十三党支部开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联组学习活动。校长助理胡开宝教授作“教育强国,上外何为?”主题报告。机关党委第一、二、六、九、十三党支部全体党员和其它支部支委参加学习。活动由第十三党支部书记梁锡江同志主持。

深学细悟以谋全局

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胡开宝同志从总体要求、培养时代新人、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变革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他指出,《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要构建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六维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体系,明确了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与路径,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立足校情共话担当

围绕“教育强国,上外何为?”,胡老师从学校定位、学术发展目标、学术研究特色、学术研究重点领域、学术发展主要举措等五个方面探讨,重点聚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数智技术驱动创新、国际研究深度布局、学科交叉融合、开放协同机制等维度,提出学校科研发展路线图。面对当前亟需解决的外语教育转型困境、人工智能的倒逼效应和国际竞争的卡脖子风险,他认为要重点关照人才培养重塑、科研机制突破和社会服务升级等方面。紧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目标,结合学校优势,我校战略价值应体现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研究、语言数据科学等领域,未来应立足“多语种+”与“人工智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具有上外特色的有组织科研。

主题报告后,各支部党员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就如何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教育强国、上外有为”的使命要求,锚定国家需求、拥抱技术变革、重构学术生态,砥砺担当作为,为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贡献智慧和力量。